1840年中英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被迫割讓了香港,同時開放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個通商口岸。英國人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隨著越來越多英國人進入中國,他們的文化也隨之滲入中國社會。高爾夫這個蘇格蘭人發(fā)明的高雅運動,也在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頑強的生長蔓延著。天津在1901至1925年期間分別出現(xiàn)了高爾夫運動,天津在1930年前后迷你高爾夫運動發(fā)展達到了鼎盛時期,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歐美國家也陷入了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泥潭,高爾夫運動同時進入了低谷期。殖民者從中國撤離,也使高爾夫運動在中國逐漸銷聲匿跡。
高爾夫歷史
由于高爾夫運動的起源沒有準確的時間和大致的年代,圍繞高爾夫的起源產(chǎn)生了許多古老而神秘的傳說。為了證明自己是高爾夫的發(fā)源國,各國高爾夫?qū)W者都紛紛拿出各自的歷史證據(jù)。有關(guān)高爾夫的起源眾說紛紜,其說不一。目前業(yè)界較為公認把蘇格蘭作為高爾夫運動的發(fā)源地,而且英國人也把這一觀點寫入了《大不列顛百科全書》。
最早由關(guān)于高爾夫的記載出現(xiàn)在1457年,由于士兵瘋狂地迷戀高爾夫運動而影響訓(xùn)練,當時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二世讓議會頒布法令嚴禁打高爾夫運動。歐洲文藝復(fù)興時期,高爾夫運動得到了蘇格蘭上至貴族、下至百姓的狂熱喜愛。
1750-1850年這100年間高爾夫運動在英國廣泛傳播。這一時期成立了許多當今仍然非常著名的高爾夫球俱樂部,如1744年成立的紳士高爾夫球社(現(xiàn)名愛丁堡高爾夫俱樂部)和1754年成立的圣·安德魯斯球會;涌現(xiàn)了一些著名的高爾夫先驅(qū)球手,如亞倫·羅伯森(AllanRobertson)和老湯姆·莫利斯(OldTomMorris)。
19世紀后期,高爾夫運動隨著英國人的足跡在世界范圍內(nèi)傳播開來。1894年美國高爾夫球協(xié)會成立,它和圣·安德魯斯高爾夫俱樂部一道成為現(xiàn)代高爾夫運動發(fā)展的領(lǐng)導(dǎo)者。1873年加拿大第一個高爾夫俱樂部在蒙特利爾成立,后來改名為皇家蒙特利爾高爾夫俱樂部。英國以外的國家,最早成立的俱樂部是1820年印度的皇家邦加羅爾高爾夫俱樂部(RoyalBangalore)。大洋洲最早的高爾夫俱樂部是1867年新西蘭成立的皇家克萊斯特徹奇俱樂部。1856年,英國旅游者在法國西南部成立的DePau俱樂部是歐洲大陸上最早的高爾夫俱樂部。中國古代高爾夫歷史
中國模擬高爾夫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捶丸"。捶丸是中國古代一種以杖擊球的體育活動。捶者打也,丸者球也,故捶丸曾又名打球。打球在唐代分為騎打和步打兩種,騎打也稱擊鞠,是唐代最有代表性的體育活動,現(xiàn)代馬球運動的前身。步打又分成兩支:直接對抗的步打發(fā)展成今天的草地曲棍球;間接對抗的步打在宋代發(fā)展成捶丸,類似于今天的高爾夫球。
對比我國元代的《刃經(jīng)》,現(xiàn)代的高爾夫球與我國古代的捶丸幾乎同出一轍。高爾夫球中有"球穴",在捶丸中叫"窩";高爾夫球中有"起點",捶丸中叫"基";高爾夫球中有"障礙",捶丸中叫"地形";高爾夫球中的"球",捶丸叫"球丸";高爾夫球中的"球棒",捶丸中叫"權(quán)、棒";高爾夫球中的"比賽",捶丸中叫"衍數(shù)";,就連對運動員的品德要求,對公證人的要求也相差不多。如此對比可以看出,現(xiàn)代高爾夫運動追蹤溯源的早期雛形是否應(yīng)該是中國古代的捶丸呢?
天津近代高爾夫調(diào)查
查閱《北洋畫報》
《北洋畫報》創(chuàng)刊于1926年7月7日,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先后出版了1587期,并于1927年7月-9月間另出版副刊20期。
該刊系由馮武越、譚北林所辦,吳桂塵為主編。它是一家獨資經(jīng)營的刊物,得到奉系軍閥的資助??跒橹芸?,繼改為三日刊,最后為隔日刊。內(nèi)容包括時事、社會活動、人物、戲劇、電影、風景名勝及書畫等,以照片為主,兼有文字,其宗旨在于"傳播時事、提倡藝術(shù)、灌輸知識",副刊專載長篇小說、筆記、名畫、漫畫等。
收獲:在天津圖書館民國歷史研究員王向峰老師的幫助下,筆者基本確認了天津五座迷你高爾夫球場的位置和狀況。
查閱《天津通志·附志·租界》
"1901年英租界天津高爾夫球會成立"
"英國俱樂部坐落于馬場道西頭終端188號,亦稱鄉(xiāng)誼俱樂部,1925年建成。分游藝部和賽馬場兩大部分。游藝部建筑包括餐廳、茶室、球房、劇場、舞廳、室內(nèi)游泳池等,具有英式建筑風格;室外有露天舞池、網(wǎng)球場、高爾夫球場及水池可供劃船或溜冰??傮w布局合理、嚴謹,具有典型的英國田園風格。"
"天津高爾夫球會(TientsinGolfClub)"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建立。在俄租界設(shè)有一個9個得勝點的球場。光緒三十年(1904年),該會從德國軍隊那里買下了一個可以移動的兵營作會所,同時將球場增加到18個得勝點。從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開始,每年春季舉行一次公開比賽。1922年又與華北高爾夫球會的球場合并,1924年開辦了對世界各個被人承認的高爾夫球會所有業(yè)余會員開放的華北錦標賽,設(shè)"狄更森銀杯",比賽于翌年春季舉行。"
收獲:發(fā)現(xiàn)了天津高爾夫球會的存在大致時間。
走訪天津大學(xué)圖書館
查閱《天津近代體育要事記述》
"1901年(清宗光緒二十七年)俄僑組建"天津高爾夫球會",并在俄租界建成有9個得勝點的球場一處。
1905年(清宗光緒三十一年)春俄僑天津高爾夫球會舉行公開高爾夫比賽。
1924年(民國13年)8月6日俄租界正式收回,改為特別第三區(qū)。
1925年(民國14年)春外僑天津高爾夫球會舉辦華北高爾夫錦標賽,設(shè)"狄更森銀杯"。外僑球員瓦克爾獲得冠軍,北京外僑舒麥藥為亞軍。
1932年(民國21年)7月1日惠中飯店屋頂花園開設(shè)高爾夫球場。"
收獲:進一步確認了天津高爾夫球會的存在,并明確了球會部分活動的時間。
走訪天津社會科學(xué)院
在天津社會科學(xué)院,主要采訪了《天津通志·附志·租界》一書的主編羅澍偉教授。
羅澍偉,天津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員,曾任該院歷史研究所所長
在羅教授家中,羅教授為筆者展示了《天津通志·附志·租界》中對高爾夫運動記載的出處——1964年天津歷史研究所出版的《天津歷史資料》。筆者摘錄了書中193-194頁對于天津高爾夫球會的記載:
"天津高爾夫球會(TientsinGolfClub)是1901年組織的。由于依爾溫(JO’MallryIrwin)大夫與麥凱先生的努力,并在亞丹·諾爾斯(AdamaandKnowles)商行的亞丹(Adams)先生的幫助之下,在舊俄國租界里有一個至今還在的9個得勝點的球場。這個球場后來向南邊與東南邊的木材場現(xiàn)址附近擴展。到1904年,這個球會從德國軍隊處買了一個可以移動的兵營作為第一個會所。這個會所建在木材場的現(xiàn)址上。同一年里,球場增加到18個得勝點,其中五個是在現(xiàn)已拆除的老土圍子內(nèi)。早先設(shè)在會所南邊和東南邊的得勝點,因為是沙土。已經(jīng)廢掉了。市政與工業(yè)的發(fā)展,到1920年迫使這個球場向東方和北方方向發(fā)展,以后,球場就一直在那個地方了。后來成立的華北高爾夫球會,在老的球會的北面有一個球場,兩場于1922年合并了。公開比賽從1905年春季開始,其后,每個春季都舉行一次,一直舉行到1923年。歷屆冠軍是:
1905年:阿倫(F·P·Allen);1906年:塞斯頓少校(MajorThurston);1907年:諾爾斯;1908年:李;1909年:諾爾斯;1910年:瓦克爾;1911年:杜汶(Dewing)上校;1912年:查里柯特(Chaldecott)上尉;1913年:羅森(A·B·Lowson);1914年:希爾(B·A·Hill)上尉;1915年:波蘭德(P·D·Bolland);1916年:金納德(K·W·Kinard)上尉;1917年:諾爾斯;1918年:里格貝(E·H·Rigby);1919年:羅森;1920年:瓦克;1921年:麥克加里;1922年:依爾溫大夫;1923年:奧德哈姆(H·S·Oldham)上尉;1924年:凡特爾(J·M·Venters)。
在1923年前,比賽都在春季進行。到1922年才決定今后在秋季舉行。結(jié)果在1923年舉行了兩次比賽,第一次是由于對決定的誤解而舉行的。1920年開始跟北京高爾夫球場進行埠際比賽,北京獲勝。同一年一個月后舉行的一次比賽中天津得勝。1921年天津高爾夫球會的一些會員贈送了一個"埠際比賽杯",每半年舉行一次。到今天的結(jié)果是:
1921年5月:天津;1921年11月:北京;1922年5月:天津;1922年11月:天津
1923年5月:北京;1923年11月:天津;1924年4月:天津;1924年(未舉行比賽)。
1924年開辦了對世界各個被人承認的高爾夫球會所有業(yè)余會員開放的華北錦標賽。這次比賽由狄更森先生捐"狄更森銀杯"。1925年春季舉行第一次比賽。天津高爾夫球會會員瓦克爾獲得冠軍,北京高爾夫球會的舒麥茲(L·Schmertz)為亞軍。1914年,天津高爾夫球員跟上海與香港隊進行多次比賽,但都沒有獲勝。"
這份資料是根據(jù)天津印字館(TheTientsin,pressLtd)1925年出版的"TientsinAnIllustratedOutlineHistory"一書翻譯的。作者雷穆森(O·D·Rasmussen)系英國人,光學(xué)博士,美國光學(xué)學(xué)會會員。大致在1906年來津,曾任《華北商業(yè)》(TheNorthChinaCommerce)編輯、《華北明星報》(TheNorthChinaStar)編輯、《遠東泰晤士報》(TheFarEasternTimes)天津記者等職業(yè)。
據(jù)羅教授所說,文中提到的"狄更森銀杯"所指的狄更森是一位英國洋行老板,擁有"狄根森洋行",天津市和平區(qū)現(xiàn)在的"徐州道"原名"狄根森道(DickinsonRoad)"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查閱天津老地圖
在天津圖書館民國文獻研究室,筆者查閱了《天津城市歷史地圖集》,在一張1917年的《京津兩市圖(天津)》(圖4.6-4.7)中俄租界的東南角標注了"野球場"的位置。而"野球"就是天津地區(qū)在解放前對"高爾夫球"的一種叫法。同時地圖上"野球場"的周圍的土圍墻也和《天津歷史資料》中提到的"老土圍子"十分吻合。此外,對比這份《京津兩市圖(天津)》地圖,在現(xiàn)在天津地圖上的相同位置有一個"天津木材四場",這個"天津木材四場"有可能是《天津歷史資料》中提到"木材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