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將打高爾夫視作愛好的人還是很少,當有朋友說‘我周末去打了場高爾夫’的時候,大多數(shù)人的回應或許是‘哇,太有錢了!’"迄今中國大陸成就最高,中國大陸唯一進入過世界排名前100的男子高爾夫球員梁文沖如是說。
高爾夫只是有錢人的游戲?
日前,由中央電視臺體育賽事頻道主辦的"更多運動,更多選擇"CCTV5+資源品鑒會在上海舉辦。梁文沖、奧運會跳水冠軍吳敏霞等一起參加。梁文沖登臺后,現(xiàn)場出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小插曲。在與吳敏霞、主持人張斌一同進行高爾夫球推桿游戲時,梁文沖的第一球沒能進洞,反倒是從坡上滑了下來。一旁的張斌調侃道:"這就和高爾夫球運動在中國的現(xiàn)狀是一樣的。"
梁文沖
事實上,高球在中國的發(fā)展一直處在一個不溫不火的尷尬境況。國人的消費能力、人多地少的國情、高球人才的缺乏、文化理念的缺失等問題無一不制約著高爾夫球在中國的發(fā)展與推廣。尤其是文化理念缺失的問題——在國內,相當一部分人打高爾夫球并非出于對高爾夫運動的熱愛和對高爾夫文化的向往,更多人是為了彰顯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才會去消費高爾夫。
"打高爾夫球要求的高門檻讓它在國內形成了‘有錢人的玩樂’的普遍印象,而這樣的印象又進一步把高爾夫反推到更不近百姓的位置,如此循環(huán),高球很難在普羅大眾中開展起來。"梁文沖說。
巨星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
導致高爾夫缺少人氣的原因并不只是"觀念"上的。這項運動的平靜和沉思等特質,與現(xiàn)代生活的狂熱節(jié)奏格格不入。要打滿一場標準的18洞高爾夫需要至少4個半小時,這還沒有算上路途和午餐時間。對于普通的老百姓來說,做一次運動要花費那么多時間,顯得太過于奢侈。
而且,高爾夫是一項很難駕馭的運動。高爾夫也不像滑雪和網(wǎng)球那樣,就算一段時間不打也可以輕松撿起來。高爾夫的規(guī)則有200頁的書那么厚,根本無法塞進高爾夫球袋里隨身攜帶。一位有13年高爾夫球齡的業(yè)余愛好者告訴記者:"盡管高爾夫已經(jīng)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但每一次打球我仍在學習新的規(guī)則。"
體育界的一條定律:當一項運動有一個明星運動員時,這項運動也會隨之火爆起來。對于新球手而言,沒有任何一個球手會比"老虎"伍茲的名聲更大。這位天才球手開始從1990年代后期開始不斷贏得冠軍,那些認為高爾夫是"富有的白人消遣"的想法煙消云散。不幸的是,明星球手的不穩(wěn)定如同他們精湛的揮桿一樣使這項運動飽受波瀾。2009年,伍茲的名聲因私生活丑聞而一夕間覆滅,此后的球場表現(xiàn)也大不如前。雖然職業(yè)高爾夫仍在蓬勃發(fā)展,但再也沒有人能替代伍茲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即使是自稱全美"首席高爾夫球手"的奧巴馬也沒能給這項運動帶來更多粉絲。
伍茲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
高球的大眾化需要求變
中國高爾夫或許需要一些創(chuàng)新,一些點子,讓這項過去的貴族運動具有平民吸引力。
在日本,"孤單高爾夫"的概念在老齡化的社會中變得流行起來,年紀大的長者獨自前來期望找到萍水相逢的伙伴打一輪球。在韓國,"屏幕高爾夫"這樣一種在模擬高爾夫環(huán)境中打球的模式成為了流行的活動項目,尤其是企業(yè)外出活動的好選擇。不過高爾夫行家只是把它當做一種游戲罷了。
最近幾年興起的足球高爾夫
在美國,高爾夫球場正在實驗一種叫做"用腳踢的高爾夫",意思是在高爾夫球場上把足球踢進18個巨型洞內。這種運動節(jié)奏快深受年輕人的喜愛。一些人建議在球場上增加一些15英寸大小的洞使新手能夠更容易上手,然而有經(jīng)驗的球手則擔心這會大大降低高爾夫的難度。美國職業(yè)高爾夫球手協(xié)會會長皮特·比瓦卡就表示,"高爾夫需要持一個更開放的態(tài)度來考慮怎么樣才是好的高爾夫體驗。"
今年,高爾夫在時隔112年后重新進入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的競賽項目,更多人通過電視機看到了高爾夫。如今在CCTV5+頻道播出的高爾夫球賽事,包括有高爾夫美巡賽與歐巡賽這些高端頂級賽事。媒體試圖通過好的賽事,讓更多人產生興趣去嘗試并喜愛這項運動,然而僅憑這些,還不足以縮短高爾夫和大眾之間的距離。